本报杭州3月31日讯
记者 郭兴华 通讯员 谢梦洁
3月30日,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医疗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消息在央视发布后,引起全省青年医务工作者强烈反响。今天下午,来自省会医疗卫生机构的青年医务工作者代表与医疗队荣誉集体举行座谈,共话“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坚守与梦想。
坚守山坳 敬业爱岗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你坚守在穷山坳里的麻风村?”
座谈会一开始,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的熊烈便提出了大家一直想知道的问题。
上柏住院部主任喻永祥陷入了深思:“我是一个医生,看到这些病人,我不能掉头走开!”
“我到上柏住院部已经13年了,说没有遇到困难是不可能的。我也上有老下有小,但跟麻风休养员比起来,我的困难却小了很多。这里很多麻风休养员身体都有残疾,有的人整个手掌因为患病烂掉,吃饭时,只能用皮筋绑在手腕处,再把筷子和勺子插在皮筋里,像铁锹挖土一样地挖饭吃,早上起床后连扣子都扣不上,每每看到这些,我就感到心痛,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比起自己坚守的不易,喻永祥谈得更多的是前辈们对自己的激励:“我们所第一代麻防专家高鲁,为了寻找治疗麻风病的方法,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在自己身上做试验;现在的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的所长严丽英也在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他们给了我们巨大的激励,让我们懂得了敬业爱岗的道理。”
坚守十余年,难能可贵,但也曾让刚到医院的王景权医生和虞斌医生感到了后悔。
“那是在2004年2月,正是冬天,记得刚到上柏住院部时,心都凉了半截,山坳坳里晚上经常停电,只能靠手电筒照明,晚上睡觉,风就像狼嚎一样,让人听着害怕。”
“有的病人,身体多处部位溃疡,手指都长到肉里去了,靠近他们时,随时感觉有一种死亡的气息。”
王景权的回忆将在座的青年医务工作者拉到了10年前的上柏住院部。
浙医二院的陈莉娜感慨不已,“每次听到他们的故事都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这么多年,他们竟然能在如此简陋的地方坚持下去,这种对职业的敬重、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真正理解了爱岗、敬业的意义。”
如今,王景权已经是上柏住院部的学术领头人,已经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和参与课题18项,他平时最关心的就是麻风病的治疗、康复、残疾预防等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虞斌、谭又吉两位年轻医生自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用所学知识给麻风休养员进行“心灵按摩”。
医者仁心 至诚至善
在参加座谈会之前,不少省会医疗卫生机构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已经了解到了上柏住院部医疗队的感人事迹。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上柏住院部医疗队和麻风休养员亲如一家的关系,让他们觉得惊讶。
“你们医院病人会为医生写歌、为护士画画,甚至还有人每天烧好了鸡蛋给医务人员吃。如此融洽的医患关系,你们是怎么做到的?”省立同德医院的年轻药师应茵抛出了大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
“相对于普通病人,麻风休养员更需要的是亲情,他们更需要的是如亲人般的心灵沟通。”这是上柏住院部护士汪萌萌的回答。
“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休养员”,这是护士长潘美儿和喻永祥共同的感受。
2013年初,喻永祥父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我当时很想在家多陪陪老父亲。可是那段时间事情特别多,父亲临终前,自己还在单位值班,一直觉得愧疚。同样对不起的还有女儿,上初中的女儿发高烧40多度,那几天我值班脱不开身,赶到医院时,女儿已由高烧转为肺炎住院了。”
上柏住院部的医护人员“舍小家”的精神让座谈会现场的青年医务工作者们感动,而上柏住院部的医护人员“把心掏给休养员”的赤诚也给了大家对于医患关系的启发。
座谈会上,潘美儿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让大家也感受到了这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曾经的苦闷和委屈。
“有几位麻风休养员精神有问题,常常‘站在门口就骂人’。有一次,两位病人起了矛盾,我去调解,反而被骂了一顿,当时我觉得非常委屈,我想连我父母也没有这么骂过我,我甚至都想着第二天不再去照顾那位骂人的病人,但是冷静下来一想,他们毕竟是病人,我们怎么能跟他们去计较。”
正是这样的“以心换心”让潘美儿赢得了休养员们的敬重和信任,她也被亲切地称为“阿美”。“阿美”每天早上还能吃到一个热乎乎的鸡蛋。给她鸡蛋的不是别人,正是麻风休养员孙爷爷。
“我是流着眼泪吃完了第一个鸡蛋的,这里面包含的是孙爷爷满满的爱!我能做的,就是真心待他,像对自己亲爷爷一样!”
座谈会上,一位医生讲述的另一个小细节让许多青年感动不已。在麻风村里,有几位失明和没了手指的休养员都把自己的钱和存折托付给上柏住院部的医护人员们保管,因为在这些休养员们看来,医护人员们是自己的亲人,值得信任。
大爱无疆 放飞梦想
座谈会上,省疾控中心徐娇娇讲述了她曾看过的一篇文章,是描写上柏住院部医疗队的:“15名年轻的医疗队员扎根山坳,却交出了一份精彩的人生答卷,不但让84名麻风休养员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在麻风治疗、畸残护理、心理干预、后勤管理等方面也创造了全国一流的成绩。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有梦的人生最精彩。麻风村里也可以创造成绩,麻风村里也有未来。”王景权说。
如今的王景权已是国内知名的治疗麻风反应和神经炎的专家,并担任了中国麻风病协会的兼职学术秘书。而由潘美儿牵头,这里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建立麻风病咨询服务的麻风村,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列为麻风病学科重要进展之一。同时,她也因为在护理工作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膺“南丁格尔奖”。
“只有内心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才会全心全意地去做好它”,这是潘美儿的回答。
而对于曾有机会到大医院做门诊医生的谭又吉来说,他的选择同样给座谈会上的青年医护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面对散发着刺鼻气味的麻风病人,自己曾经动摇过,长达一个月的连续值班让我都有点想吐的感觉,但面对那些八九十岁、溃疡得都已癌变的病人,自己怎么能放弃呢?在这里,我可以把社会的关怀带给麻风村的休养员,让他们不再痛苦地度过余生,我这辈子也就值了。”学医出身的谭又吉觉得,“医生就该具有朴素的爱——对病人的爱,在山坳里麻风村的工作和省城大医院一样有意义,一样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荒僻山坳里的上柏住院部,在以大爱温暖休养员的同时,也在书写着一个个人生的精彩故事。
马海德奖、南丁格尔奖、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荣誉成为对贡献的嘉许,也成为麻风村里坚守者们事业成功的注脚。正如座谈会结束时现场爆发的热烈掌声,这些坚守者们也赢得了时代给予他们的掌声。
|